为进一步巩固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拓展师生国际视野,8月6日至15日,由安徽三联学院智慧交通现代产业学院院长凤鹏飞、副院长潘立琼、国际交流中心主任李燕,教师王飞、石爽、段萌萌、邵永明及优秀学生代表组成的研学团赴马来西亚高校研学,团队一行先后访问了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博特拉大学、思特雅大学并参加了东盟人工智能马来西亚峰会。
8月7日至12日,研学团一行来到此次研学首站——马来西亚国立大学(简称UKM)。UKM创立于1970年,是一所顶尖综合性大学,学科设置覆盖医学、工程、社会科学等领域,在医学与健康科学、工程与建筑等领域优势明显且与我校智慧交通、康养医疗、工程机械等优势学科高度契合。研学期间,双方举行了交流座谈会。会上,凤鹏飞与UKM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拉比亚相继介绍了各自院校的发展情况,双方重点围绕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专业共建等领域进行探讨和交流,表达了进一步增进合作的意愿。随后,双方互赠礼物并签署项目合作协议书。
会后,研学团一行实地参访UKM人工智能实验室并围绕智能驾驶安全、驾驶人因适性、道路安全材料等举行交流分享。11名师生走进课堂,围绕专业课程开展了6天的学习,通过实操工具、研讨写作、演练教学等方式,收获实用技能、拓宽国际视野,以学术交流赋能成长。
8月13日,研学团到访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简称UPM)。该校始建于1931年,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134位,是马来西亚五所公立研究型大学之一。UPM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系主任诺哈菲兹·本·阿齐斯博士热情接待研学团一行,双方围绕学科建设、科研情况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深入交流并互赠礼物,表达了进一步增进合作的意愿。
在博特拉大学研学期间,师生们透过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与实验室感受该校浓厚的学术底蕴和科研实力,在绿茵小道漫步中体验被誉为亚洲规模最大之一的“绿色智慧校园”文化,在品尝异域饮食中感受舌尖上的校园美食文化。
8月14日,研学团到访本次研学最后一站——马来西亚思特雅大学(简称UCSI)。该校成立于1986年,是马来西亚排名第一的私立综合性大学。思特雅大学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265名,全球唯一一所获“QS进步表彰奖”的大学。团队师生深入校园,走访了教学区、实验室、学生活动中心等主要场所。尤其在工程、科技与环境建筑学院,师生观摩了学生们的实操课程,对其实践教学模式有了直观感受,其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和国际化的教育环境给代表团留下了深刻印象。随后,双方围绕联合培养学生、教师互访交流、科研合作项目等议题展开讨论,并在多个方面达成了初步共识。
研学团师生参加了以“以人为中心的AI,创造更美好明天”为主题的东盟人工智能马来西亚峰会。作为东盟首次区域性AI峰会,研学团成员与来自不同国家的1000多名政策研究学者、企业家面对面交流,直观感受AI在教育协同发展、健康医疗、交通安全、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的赋能及成果展示。
研学期间,研学团前往马来西亚安徽总商会参观交流,商会会长刘海林热情接待了研学团一行,双方开展了交流座谈并表示,未来将保持密切沟通,共同探索在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为中马两国的友好交流与合作贡献力量。
此次短期研学交流活动以“跨越山海·联结未来”为主题,融合学术交流与文化体验,旨在为师生们搭建对外学习平台和沟通桥梁,是推进我校国际化办学,培养具有全球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又一次成功实践。(撰稿:吴磊磊 摄影:李燕 编辑:隋欣)